2018/11/19
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療法,由於其具有刺激和加速組織癒合的能力, 目前被認為是針對某些常規藥物難以治癒之疾病的嶄新治療方式!
PRP為源自患者血液的自體產品,於離心過程後,可獲得高濃度血小板,由於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和生長因子的存在,血小板在傷口癒合過程中,有極度重要的作用,目前已知有幾種生長因子參與傷口癒合過程,如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(PDGF)、表皮生長因子(EGF)、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(FGF)、胰島素樣生長因子(IGF 1、IGF 2)、血管內皮生長因子(VEGF)、轉化生長因子(TGF-β)、和角化細胞生長因子(KGF),它們在傷口癒合過程中的作用將在以下部分中描述。
①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(PDGF)
它是損傷後分泌的第一個因子之一,並在傷口癒合過程的每個階段,促進細胞反應。PDGF刺激許多代謝過程,如蛋白質和膠原蛋白合成,膠原酶活性、成纖維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趨化性。此外,它還促進內皮細胞的增殖和遷移,從而發揮血管生成作用和TGFβ的產生,與啟動膠原蛋白的合成。PDGF已被證明可刺激IGF-I的產生,除了PDGF對單絲細胞、中性粒細胞,和平滑肌細胞,具有強烈趨化作用,可促進成纖維細胞、內皮細胞,和平滑肌細胞分裂,它還可刺激血管生成與傷口收縮。
②表皮生長因子(EGF)
EGF主要由血小板分泌,儘管巨噬細胞、成纖維細胞,和間充質乾細胞也可以釋放它,在癒合過程開始時發現更高濃度的GF,在上皮細胞和角質形成細胞增殖、分化,與生長遷移中起重要作用。它被認為在傷口癒合過程中起著至重要的作用,因為它促進血管生成。
③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(FGF)
FGF有助於再上皮化,血管生成和肉芽組織形成。此外,它們直接作用於傷口癒合,它也間接起作用,通過刺激TGF-α的釋放來支持上皮形成,與VEGF一起,它們在增殖期間是活躍的。FGF刺激成纖維細胞的增殖,膠原蛋白的積累,並加速肉芽組織的形成。
④胰島素生長因子(IGF)
IGF主要參與炎症和增殖期,成纖維細胞分泌IGF-1,對自身發揮自分泌作用,IGF-1的外源應用加速傷口癒合。當它與其他生長因子,如PDGF和EGF組合,可獲得比IGF更強的效果,促進角化細胞的遷移和增強組織修復。
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(VEGF)
在傷口癒合,VEGF發揮對血管內皮細胞強烈的旁分泌效應,因此,促進和支持傷口血管生成過程,成為發起血管生成過程的肉芽組織。已經證明VEGF生長因子家族是生理和病理性血管發生,血管生成,淋巴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的關鍵調節因子
⑥轉化生長因子-β
TGFβ具有三種不同的同種型:TGFβ1,-β2,-β3,它們在傷口癒合過程中將發揮重疊但不同的功能。在傷口癒合過程中,TGFβ1同種型以更高的濃度存在。TGFβ3與血管生成有關,TGFβ1和-β2與疤痕形成和纖維化有關,它們促進成纖維細胞和肌成纖維細胞分化,和傷口收縮及疤痕形成。TGFβ對巨噬細胞發揮趨化作用,誘導膠原蛋白和纖維連接蛋白的產生,並抑制金屬蛋白酶活性。重要的是突出TGFβ3在增殖和重塑階段,減少膠原沉積作用,從而減少疤痕形成。
⑦肝細胞生長因子(HGF)
這種生長因子由間充質細胞分泌,並且在如上皮細胞和內皮細胞中,具有調節細胞生長、運動的主要作用。因此,它與上皮修復、肉芽組織形成,和新血管形成直接相關。此外,HGF和VEGF之間相對於內皮細胞的協同作用已被證實,在傷口區域可提供更強的血管生成作用。
⑧角質形成細胞生長因子(KGF)
KGF在傷口癒合過程中誘導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和遷移,主要是在重構階段。重組人KGF-2也顯示出上皮細胞增殖的增強,並加速了靜脈潰瘍的癒合過程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5872096/
坐月子也是打好肌底的關鍵時刻,當個俏媽咪更是不少女性的夢想, 所以在產後就迫不及待地想回復到產前狀態,但該如何選擇安全有效的方式, 以免危害自身及寶寶的健康呢?我們請專業營養師來解答。
2017/11/02